往死里卷吧!
(相關資料圖)
這個五一小長假,我最終選擇了繼續宅在家里,一方面是因為不想扎堆出門看人山人海,另一方面是因為幾年沒看外面的世界,“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內心徒然生出了一些惶恐。三年未走遠,想必外面的世界已經在熵增中變幻莫測,我內心的秩序也有些被打亂了。
我有些好奇,在五一之前的一周,因為上海車展向中國奔赴而來的世界各地的老外們,面對闊別三年,已然陌生的中國,他們內心的秩序有沒有一絲兵荒馬亂?
這次上海車展,歐洲汽車巨頭一號位人物幾乎全員到齊,大眾汽車包下兩架飛機,日韓系的豐田、本田、現代汽車也組成了超過100人的豪華高管訪客團……在四月的最后半個月,全球汽車產業進入了“中國時刻”。
“過去三天,比過去三年見的老外還要多,夢里的語言都已經切換成英文了。”一位本土造車新勢力企業內部人員車展后,忍不住在社交媒體上感慨,“好像突然一瞬間,所有人都要來看看中國汽車發生了什么。”
汽車盛世,“萬國來朝”,這應該是近40年中國汽車歷史以來最罕見的一幕。疫情三年,他們想不通,在全球汽車被按下暫停鍵的時刻,為什么中國可以成為例外?
我不太確定,頂著這個巨大的問號,他們在車展現場有沒有找到答案。但走近新規則和新秩序的源頭,無疑是對抗熵增的正確打開方式。
“無序可以成為新秩序的源頭,成長往往起源于不均衡。”這是一位化學家告訴我們的有些自相矛盾的真理。
沒有人會否認,中國汽車產業目前正處于最前所未有的無序之中。
一夜之間,中國車市好像遍地都是“價格屠夫”,你狠,我比你更狠,一輪又一輪的“屠殺”,有人被逼入死角,也有人正在被反噬。
一夜之間,汽車與人的關系,整車廠與供應鏈的關系,車企與用戶的關系,甚至車企與媒體的關系,都發生了劇烈的解構與重構。當價值進入重新分配,原本的邏輯和價值尺度發生改變,每個人都不得不認真審視,自己處于新鏈條上的哪一環。
2012年,時任長安副總經理的朱華榮曾預測,未來5-10年,只能有5-8家自主品牌能夠生存下來。而在其后的每一年,這種“三五家”、“七八家”的“存活論”都會經由不同車企高層的嘴說出。只不過,這種預想中觸目驚心的大洗牌,至今還沒有發生。
根據虎嗅的統計,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共存在147個汽車品牌,看起來,喧囂還遠沒到褪去的時候。
“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無序程度,長城汽車有所低估。”長城汽車總裁穆峰在最近的一次專訪中坦言道,中國新能源汽車競賽的上半場并不是有實力企業的淘汰賽,下半場才是。
混亂,解體,無序,能夠激發創造性,從而發現新的機會。
所以當老外們拿著皮尺在上海車展各個展臺邊測量邊記錄,認真傾聽開關車門的聲音時,在許多國內汽車人眼中,這成了拿舊世界的標尺來丈量新世界的高度。
以電動化和智能化來開辟全新的賽道,并重新制定行業“游戲規則”,短短幾年時間,海外巨頭們的驕傲正在被一點點擊碎。不僅逐漸喪失對中國市場絕對的話語權,而且在全球市場也沒能擋住中國汽車崛起的勢頭,僅用了三年的時間,中國制造的汽車出貨量就超越了美國、韓國和德國,并有望在今年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如果說汽車工業的昨天來自歐洲,那么汽車工業的明天很可能會在中國。”早在2018年,大眾前掌門人卡爾·哈恩已經準確預言了今天。
最喧囂的車市,也制造著最極致的內卷。
一邊是一季度沖上30%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另一邊卻是中國幾乎所有車企頭上都懸著賣新能源車不盈利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規模效應對于所有中國本土車企而言,依然是巨大的難題。
“如果接下來每個月銷量還是1萬輛,自己就得和秦力洪找工作去了。”4月的一次溝通會上,蔚來董事長李斌曾這樣自我調侃,在李斌看來,從長期來看,車企每年200萬輛銷量是生死線,如果看不到銷量到這個線的希望,會很難。
但即便穿越過生死線,證明過自己的韌勁,這一刻的蔚來,卻依然無法扼住再次滑向低谷的命運之喉。不僅沒有如愿打破月銷1萬的魔咒,還在4月份交出了6658輛的成績單,這個銷量大約是理想當月銷量的四分之一。
蔚來的未來隱憂俱增,理想的理想此刻正飛揚。
從2020年到2022年,蔚小理輪番登上新造車勢力銷量榜首的寶座,但進入2023年之后,理想汽車一路狂飆,開始以碾壓的氣勢破風向前。
但過去幾年的故事,足以警醒理想,汽車行業獨領風騷的黃金時代早已成過去式。借用《三體》里的說法,在很長的時間里,汽車產業都處于三體世界里的“恒紀元”,日夜輪回像地球一樣有規律。而隨著汽車產業再次進入大變革期,亂紀元時代到來了,一個完全混亂無序的時代。
回看過去幾年,吉利與沃爾沃的結晶——領克,在中國品牌缺席的燃油車時代,贏下了難能可貴的尊嚴一戰,那幾乎也是內燃機時代,中國汽車品牌在向上路上唯一的成功范本。但只是短短幾年時間,領克的銳氣已經被時代磨滅得差不多了。
李斌曾說:“就像你打遠處的一個靶子,你只有開一槍的機會,三年后知道這個結果怎么樣,但不可能再穿越回去開第二槍。”
比亞迪把開槍的機會,留在了2022年,全面停售燃油車,在之后的一年,卸下包袱的比亞迪好像生出了翅膀,一路越飛越高。在剛剛過去的4月,比亞迪銷量再次突破20萬輛,最恐怖的是,旗下從轎車到SUV再到MPV等各個細分市場實現了全面領跑,這是中國汽車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驚鴻。
商業博弈,像一個大漏斗,比亞迪大肆吞噬競爭對手市場份額的另一面,一定是無數對手將淪為墊腳石。
無論城頭如何變幻,當下一個基本的共識是中國會在幾年后形成幾家巨無霸的企業。但更多的,將成為時代塵埃里的炮灰。
往死里卷吧!用李想最近的話說,“這個行業最過癮的三年正式開始了!”
原文標題:洪觀 | 巨無霸會有的,但更多的是炮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