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處理器的同時,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商業策略,不遺余力地構建開放生態。”
胡厚崑說:“聯接和計算是支撐智能世界的兩個關鍵技術,就像一對孿生兄弟,聯接到哪里,計算就到哪里,哪里有計算,哪里就有聯接。從云到邊緣側、終端側,計算和智能將無處不在。”
算力饑餓已成為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諸多領域創新的主要瓶頸,華為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處理器的效能,用新的處理器架構匹配算力的增速是尋求突破的有效途徑。
為此,華為推出了業界唯一覆蓋“端、邊、云”全場景的達芬奇架構處理器,發布了包括支持通用計算的鯤鵬系列,支持AI的昇騰系列,支持智能終端的麒麟系列及支持智慧屏的鴻鵠系列,未來還將面向更多的場景繼續推出處理器系列。
8月29日,科技部宣布將依托華為建設基礎軟硬件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與之前公布的主要圍繞具重大應用需求細分領域組織建設的平臺不同,華為創新平臺的基礎是8月23日宣布完成構建的華為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而全棧AI的基礎正是一系列基于達芬奇架構的AI芯片。
胡厚崑強調:“真正好的架構要有務實的商業策略和開放的生態來實現,計算產業高度依賴于生態,需要全球協作。華為將繼續投入15億美元,升級沃土計劃,希望將開發者規模擴大到500萬人。”
2015年,華為首次發布沃土計劃,目前已發展130多萬開發者和14000多家ISV(獨立軟件開發商)。
關鍵詞: 華為AI訓練集群